每年就叫这几个月,大家忍一忍。这个季节的凌晨,深圳市民时常可以听到窗外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声“饿啊——饿啊——饿啊——”。这声音穿透力极强,从凌晨持续到天亮,让无数打工人难以忍受。许多市民询问DeepSeek:窗外究竟是什么生物?答案是噪鹃,一种以“噪声”命名的鸟类。
无数凌晨被吵醒的打工人向政府相关部门投诉,表示自己被噪鹃吵得无法入睡。3月11日,深圳市龙华区回应市民投诉称,噪鹃属于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当前正值繁育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建议市民主动调整作息环境,如关窗或佩戴耳塞等方式降低噪音对休息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深圳有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651种,鸟类426种。虽然梧桐山的野猪、塘朗山的猴子和大鹏半岛的蟒蛇都曾给市民带来麻烦,但从未有一种动物像噪鹃这样让人反感。家住福田区的罗先生表示,尽管他喜欢动物,但面对噪鹃的叫声还是难以忍受。他认为,噪鹃的叫声在凌晨开始,影响人们的深度睡眠;此外,其叫声与其他鸟类相比显得格外刺耳。
罗先生回忆,上月中旬邀请大学同学来深圳做客时,同学家的孩子多次被噪鹃的叫声吵醒后哭着说:“再也不想来深圳了,深圳夜里有怪物。”与罗先生类似,唐小姐表示,她从小在湖南农村听过噪鹃的叫声,但到了深圳后每年春天都能明显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无论搬到哪里,春天总能听到噪鹃的叫声,这让深圳进入了最漫长的季节。
深圳市观鸟协会常务副会长田穗兴表示,他对噪鹃并不陌生,近年来确实收到不少市民对噪鹃扰民的投诉。他认为,噪鹃数量可能比十几年前多,人们对它的叫声变得更加敏感。他表示理解年轻人的困扰,但也提出疑问:即使没有噪鹃,年轻人的睡眠质量也不一定高。
噪鹃尾较长,雄鸟全身黑色带钢蓝色光泽,雌鸟深灰色染褐,并具大量白斑。在深圳,活跃着许多叫声独特的鸟类,如鹰鹃和八声杜鹃,但噪鹃的声音更加突出。田穗兴介绍,噪鹃在每年2月至5月凌晨鸣叫是因为进入发情期,需要完成求偶和交配。雄性和雌性噪鹃都会不断鸣叫直到配对成功。因此,深圳市民半夜听到的“饿啊、饿啊”的叫声实际上是“找对象、找对象”。
除了难听的叫声,噪鹃还是一种巢寄生的鸟类,会在其他鸟的巢中产卵,由其他鸟代为孵化和育雏。因此,在噪鹃鸣叫的区域,往往还有其他鸟类共同鸣叫。
对于近年来频发的噪鹃扰民事件,深圳市龙华区已经明确回应,噪鹃属于“三有”保护动物,不能对其进行干预。田穗兴认为,噪鹃虽然声音难听,但栖息在较高的树上,隐蔽性强,驱离难度大。更重要的是,它们选择特定区域求偶,说明该区域生态适宜其生存,不应对其正常繁殖进行干预。砍掉大树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噪鹃并未依赖人类生存空间获取食物,仍以野果、植物种子及部分昆虫为食。一些市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噪鹃的叫声让他们上初三的孩子不再睡懒觉,希望噪鹃能继续鸣叫至中考结束。有网友调侃,如果一只噪鹃从3月一直叫到6月,说明它在漫长的时间中都没找到对象,沦落为“大龄剩鹃”,叫声只会更凄惨、更幽怨。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