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线上/DSE中文写作新题型 首考论说文
- 国际
- 2025-04-03 17:30:29
- 17
左图:陈树渠纪念中学中文科老师曹顺祥。右图:香港中学文凭试中文科昨日开考,约有四万八千名考生应考。 2025年香港中学文凭试(DSE)核心科目中文科卷一阅读及卷二写作昨日开考,约4.8万名考生在逾430个一般试场及逾540个特别试场应考。其中,卷二写作出现论说文的题目是以往未有的新题型;第二年重新考核的“实用写作”则要求考生撰写演讲辞,呼吁同学支持协助被遗弃宠物寻家的计划。 陈树渠纪念中学中文科老师曹顺祥表示,今届中文科考题不难。曹老师建议考生阅读层面应该更宽阔,才可有更充足准备应对考试。\港闻报记者 袁雅婷 卷一阅读卷有指定阅读篇章及课外篇章两部分,在DSE前被大推的热门题目《出师表》,并未出现在今次的考试范围中。课外篇章共有三篇。第一篇引用新疆当代作家李娟收录于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繁盛〉,曹顺祥表示,如果考生少看带文艺性质的随笔,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文言文则考苏轼的《东坡志林》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任诞》。 文言文考“忠而不仁”观念 今年的白话文题目共三篇,除了课外篇章的〈繁盛〉,还有两篇出自指定篇章部分,即节录自内地作家蒋方舟的〈我们都曾以为自己会是小说的主人公〉;以及台湾作家柯裕棻所写,以巷子类比人生的文章〈比正路还长的巷子〉。 曹顺祥老师表示,〈繁盛〉和〈我们都曾以为自己会是小说的主人公〉,两篇散文随笔各有侧重,有近乎说明、说理;亦有近乎抒情加小说的笔触,能够平衡有不同长处的考生,对喜欢抒情或论说类的人都较为公平。另一篇〈比正路还长的巷子〉,其问题离不开考人生观,但要考生在有限的个人经历中,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是对“巷子”,一般考生都未必会留意,很难填写有深度的答案。因此,这题会是白话文部分“分高下”的位置。 对考生来说,文言文依然是比较困难。曹顺祥老师指,今次有司马光《资治通鉴》的摘录,内文记述安史之乱时,张巡和许远守睢阳城一事。当中有两则,第一则是关于司马光如何演绎张巡和许远的忠心爱国;第二则是后世学者王若虚的事件评价《滹南遗老集》摘录,他在文中对张巡和许远做的事提出个人看法。考生要通过第二则对第一则文章的反驳,理解为什么王若虚不认同司马光,而他不认同的核心之处是“忠”固然重要,但最后使“人相食”,则不能令人接受。从而带出“仁”与“忠”的关系,因此,这两段文言文是要考生怎样理解“忠而不仁”的观念。 热门作文题重选材立意 卷二写作卷分三题,考生任选其一作答。题一为《藏在泥土下的宝物》,曹顺祥老师见这题最多考生选择,但他认为,这题比2024年卷二的《我最想寻回的一件玩具》及2022年《校服的自述》更难发挥写作任务,因为“玩具”和“校服”都是考生曾接触的东西。曹顺祥老师还建议考生,若选定题一为写作题目后,便要好好思考什么是“宝物”,文章的选材及立意要相关,并让立意带着全篇文章的走向,这是考评局评分的标准,若立意不佳,文章极其量接近及格。他建议,选题一的考生,最好以“情”立意,例如亲情、友情、师生之情或对周边陌生人的关爱之情。 题二《为不完美添色彩》,考生可以将它写成记叙抒情文或论说文。曹顺祥老师指,考生选定这题前,需先承认“不完美”的事实,再在此基础上“添色彩”。不小心的考生,有机会将不完美变成完美,这样就会偏题,成绩亦不会高于第2级。 题三是论说文“行事要量力而为,勉强没有好结果”及“要踏出舒适圈,才可以突破能力界限”,题目是以往未有的新题型,考生要对一些看法提出近乎相反观点。曹老师说,若这题要取得高分,便要吃透两方面观点,提出多角度及有说服力的论据。“如果考生有充足的知识储蓄,宽阔的阅读层面,应该提出足够论据支撑写作这题。”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