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4月5日上午10时左右,颐和园东堤上聚集了不少游客,很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工作人员手中正操控着的可视化打捞设备上。工作人员一边熟练地操作手中的设备,一边安慰着掉落手机的游客:“看到了看到了”“您别着急”。随着打捞设备破水而出,挂着水珠的手机在春日阳光下闪闪发亮,现场发出欢呼声——“捞上来啦”“太棒了”“神器啊”。被游客称为神器的是颐和园自主设计的可视化打捞设备,有了看似简单却功能强大的可视化打捞设备,这场稳中有序的救援仅仅耗时3分钟。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这不是园区第一次特殊打捞。据了解,颐和园年均处理物品落水事件超500起,加长杆、“磁铁”打捞法等都是工作人员曾用过的“土办法”,但面对深水盲区,这些办法常常力不从心。可视化打捞设备的设计者吴宗政介绍,传统打捞像在黑暗里绣花,而新设计出的可视化打捞设备通过高清水下探头、双爪夹具和LED补光系统弥补了水中打捞的难题,操作员通过5英寸防水显示屏即可实时观测水下状况,并通过爪夹进行抓取。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回忆起去年盛夏,来自湖南的游客毕女士将存有父母遗照的手机不慎掉落进昆明湖。为了不让毕女士留下人生遗憾,近10名颐和园工作人员在岸边用竹竿、抄网、强光手电、磁铁等工具全力打捞,因为昆明湖水深、淤泥较厚,工作人员在湖中尽力搜索,耗时2个多小时,终于将手机打捞了上来。打捞完成后,毕女士颤抖着双手向他们深深鞠躬:“这是比命还重要的宝贝,谢谢你们守护了我的念想!”这一幕对吴宗政触动非常大。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一天,偶然翻看到手机里的钓鱼视频时,水下探鱼器的实时监控功能让吴宗政豁然开朗:若将这种“电子眼”与伸缩打捞杆结合,不就能突破水下盲区难题?带着这个构想,他购买了水下摄像头、伸缩杆等基础组件,利用下班时间进行组装试验,先后尝试3种不同规格的伸缩杆,最终选定3米可折叠双头夹和5米可伸缩三头夹杆,使夹具可以适配,并且创新引入万向软管连接器,使摄像头与抓取装置实现灵活联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优化,这套“可视化打捞系统”终见雏形。在后来的实际测试中,原需1小时的传统打捞作业,现最快3分钟即可精准定位目标物,比传统打捞提速20倍,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游客财产安全。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对于可视化打捞设备,园方本着高效定位、操作友好及安全便携三大要求进行设计制作。自设备研发6个月以来,园区共打捞游客掉落到水中的手机、相机、钻戒、皮包、帽子、身份证等物品50余次,累计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今年2月在昆明湖畔为广东游客林女士打捞婚戒的暖心场景,至今令人难忘。由于戒指体积较小且被水下泥沙覆盖,2名工作人员运用可视化打捞设备细致搜寻约30分钟,最终顺利找回,林女士激动不已,连连向工作人员致谢。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此次事件充分展现了可视化打捞设备的实用价值,切实解决了游客的燃眉之急。目前颐和园已在主要游览区域配备6套可视化打捞设备,操作人员均通过严格的“理论+实操”专项培训考核,确保服务高效规范。未来,园方将持续推进科技赋能公园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游客体验,让智能化服务惠及更多游客。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手机掉入颐和园湖中3分钟捞出 可视化打捞设备显神威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