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务署引进排水机械人 应对特大暴雨
图:渠务署今年斥资300万元,最新引入4部排水机械人。图为排水机械人“小禹二号”。 【港闻报讯】记者郑文迪报道:雨季将至,渠务署防洪工作加强科技应用,包括斥资300万元引入4部排水机械人,加快水浸事故处理效率。渠务署亦于去年更新防洪设计手册,提升抵御雨量标准,有信心可应对“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天文台预料今年有5至8个热带气旋影响香港,全年降雨量约为2100至2700毫米,属正常至偏高水平。渠务署署长莫永昌昨日表示,渠务署署方已提前准备防洪工作,现已完成巡查容易水浸地点,并将紧急应变队增至180队,应急运作基地亦增至30个,以尽快到达水浸现场处理事故。 渠务署近年积极应用创新科技,除早年引入的检测机械人及清淤机械人外,今年更斥资300万元,最新引入4部排水机械人,令渠务署现时有超过30部工作机械人。其中一部新引入的机械人“龙吸水”,成本100万元,配备照明系统及高流量自吸式水泵,可连续运作8小时,每小时最多排出800立方米水,相当于约1/3个标准泳池。“龙吸水”适用于大范围水浸事故,例如乡村、马路及地面设施水浸等;署方会在雨量达至100毫米或以上,才考虑出动机械人,并会评估降雨延续时间、地区水浸风险及实际地形环境。 此外,渠务署已联同部门推行“涉水线系统试验计划”,在水浸风险较高的5个低洼行车路段设置警示标记,以及水位监测设备“内涝监测器”,收集实时水位数据。 莫永昌又提到,有持续留意18区水浸风险,前年9月特大暴雨后,已更新基建设施设计手册标准,所有新落成设施,包括蓄洪池的防洪能力,需抵御“200年一遇的暴雨”,相当于每小时172毫米的降雨量。 至于政府斥资逾46亿元进行元朗防洪坝及明渠改善工程,将首次采用排水量达每秒50立方米的超级排洪泵,雨水泵房及相关设施地基工程已完成,目前正进行挖掘,将于2030年前分阶段完成,相信有助减低元朗市中心水浸风险。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