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专家谈中美关税战下的中国经济突围 化被动为主动

专家谈中美关税战下的中国经济突围!四月以来,关税战在全球市场引发巨大波动,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加大施压力度,中国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外界担忧贸易战升级和中美“脱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认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核心逻辑与第一任期不同,对中国构成的挑战更为严峻。面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迅速、果断地推出系统性应对方案。

多年来,特朗普一直主张使用关税促进美国经济。他在担任总统的第一任期内开启了对华贸易战,第二任期后行动方向未变。许斌指出,特朗普现在的目标是开创一个可以影响美国下一代的政治时代,因此其行为更加激进。他的关税政策旨在彻底改变全球贸易秩序,争夺全球新主导权。尽管特朗普不太可能再次连任,但他希望打造“特朗普时代”,这使得他的政策更具系统性和长期性。目前,特朗普的最大制约来自美国民意,尤其是2026年的中期选举。预计政策调整窗口可能出现在2026年4月至5月之间。

在这之前,中国无法指望美方自我调节。当前的博弈已不再是简单的谈判,而是全方位的战略竞争。相比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对中国形成全面、系统的战略打压。在高关税背景下,许多出口美国的中国企业将不得不暂时退出美国市场。中国没有更多回旋余地,低估这次冲击将付出更大代价。

在这场经济博弈中,中国如何稳住基本盘、化被动为主动成为焦点。许斌建议,要迅速推出大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利用这次冲击深挖国内经济发展潜力。中国必须推进供给侧从资源依赖向效率驱动转变,需求侧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在需求侧,应减少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依赖,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支柱。

谈到中国经济中长期潜力的释放,许斌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提升教育和健康水平不仅能增强社会稳定性和人民福祉,还能带来短期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当前最需要的是提振市场和民众信心,中国政府应通过实际行动表明决心和能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多边主义开放道路。

专家谈中美关税战下的中国经济突围 化被动为主动

国际合作基于国家利益的理性权衡。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应在对外关系上主动出击,提升制度确定性,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争取更多国家的理解与合作。中国正加快构建更具战略主动性的对外经贸网络,包括加强与东盟、RCEP成员、日韩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全球化并未终结,而是走向区域化。中国应以开放姿态主导区域合作,重塑自身全球形象和话语体系。

全球产业链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轻易可以切断或重建的。中国的供应链没有被替代,也不可能被替代。特朗普政府的影响不会持续太久,这种破坏性力量可能会比预期更快退出历史舞台。波折反复出现,但否定之否定往往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类的理想最终会占上风。专家谈中美关税战下的中国经济突围!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