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AI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引擎

  • 股票
  • 2025-03-26 20:49:39
  • 62
3月21日,以“‘AI+商业’进化论”为主题的行业峰会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成功举行,活动首发《AI时代的商业进化蓝图》(AI is the New Oxygen),全面解读《内容+人工智能驱动品牌增长》(Content + AI Drives Brands’ Growth)。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引擎,她回顾了2018年中央就人工智能发展提出的战略部署,并指出2024年“人工智能+”行动进一步深化,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加速了新质生产力培育。面对国际竞争,她特别提及特朗普2.0时代对科技、人才、贸易的多维挑战,强调中国亟需在产教融合中构建自主创新生态。  汪泓以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崛起为例,指出技术突破正加速教育体系、科研范式及产业生态的深度变革。针对AI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汪泓表示,中欧正将人工智能模块深度融入课程体系,打造“商业智慧+AI技术”的复合培养模式。她指出,国内高校已启动学科结构性调整,传统文科占比从40%压缩至20%,强调“交叉学科与AI融合已成趋势,当企业家需要同时掌握专业知识和AI技术时,商科教育也需要重新定义人才培养标准”。  多位嘉宾发表了观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中欧x特赞人工智能与商业创新研究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王琪系统阐释了《AI时代的商业进化蓝图》的核心发现,她表示,企业AI应用要突破“重概念、轻实效”的误区,以战略前瞻性布局拓宽技术覆盖场景,同时深耕业务场景,实现精准落地。生成式AI不仅是降本增效工具,更应通过数据洞察重构用户需求、孵化新商业模式,将技术嵌入企业决策闭环,通过敏捷迭代与组织文化适配,实现AI与核心业务的深度协同与价值裂变。  特赞科技创始人兼CEO范凌强调,人工智能不是工具革命,而是“革命的工具”,尽管AI在总体上能够显著节省时间,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在某些环节投入更多时间,每个企业基于其独特的立场和视角,普遍存在以下四种实施路径:小步快跑,快速试错;人本主义,赋能员工;实用主义,注重结果;全面拥抱,重构基础设施。这些路径为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以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目标。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CIO赵枫聚焦“企业如何加速拥抱AI”展开讨论。赵枫提到,生成式AI正加速从单模态向多模态迭代,未来12—18个月垂直领域应用将迎来爆发期。中国市场的独特优势在于开源生态活跃与人才储备丰富,企业应强化数据治理,通过轻量级投资快速推进实践,抓住当前行动窗口期。  伊利集团数字科技中心总经理尚直虎围绕“乳业AI+战略升级”展开讨论。尚直虎表示,企业端需结合多模态能力突破“神话与真相”的平衡。建议企业优先验证可快速闭环的轻量级AI场景。伊利分阶段推进数字化转型,AI应用聚焦降本增效、驱动增长、模式创新。项目采用“顶层+业务端”双轨制,实现数据治理与场景价值锚定。  亚马逊云科技CTO刘亚霄解读了AI+技术底座革新。刘亚霄分享了亚马逊云科技在智能制造、营销优化、企业数据推理等方面与企业的共创实践,揭示AI规模化核心在于可扩展性(Scaling)。他强调要利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多模态处理能力和深度思索能力。AI要想落地,“谈钱不伤感情”,资金是基础模型或行业大模型的门槛,而快速迭代与业务指标导向是确保AI项目盈利的核心策略。  本次峰会的召开及研究成果的发布,预示着“AI+商业”的应用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落地阶段,企业可基于进化蓝图及白皮书提供的方法论,和各标杆企业实践构建实施路线图,通过业务流程智能化改造实现降本增效,依托组织能力重构培育AI原生竞争力,从而赋能业务增长,AI的产学研联动价值也将为全球商界提供兼具学术深度与产业实效的中国范式。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