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拒“仙女”称呼 投入工地当“战士”

  • 国际
  • 2025-03-25 18:43:52
  • 61
图:何霭伦回忆东深供水工程点滴。\港闻报记者张凯文摄  “我们不是仙女,我们是战士。”  何霭伦阿姨从电视柜深处找出一摞照片,指着相中八张青春洋溢的脸:“我在广东工学院读大学时,班上只有八位女同学,其中一个中途退学,后来他们都叫我们‘七仙女’。”她把照片转到背面,“可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照片的背面,飘逸俊朗的铅笔字赫然写着“八仙过海”。  今年82岁的何霭伦,1964年读大学四年级时,参加了东深供水首期工程的建设。“为了尽快解决香港同胞缺水问题,到处都缺人手,特别是有专业技术经验的人。”于是,包括何霭伦在内的广东工学院200多名师生支援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她最初于桥头设计组辅助工程设计,后来又转到上埔工段参加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等工作。  童年时亲历香港缺水  “小时候我跟家人住在香港,亲身经历过缺水时期。”何霭伦回忆,当时虽只有六、七岁,但排队取水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因为缺水,家里经常要“一水多用”,洗完菜的水用来洗衣服,再抹地板,最后冲厕所。后来跟随父母回到广东,又亲身参与了供水香港的工程,造福粤港两地,看着塘头厦站山坡上“要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的标语,何霭伦豪情满怀。  “在工地上没有什么男女之别。”何霭伦说,当时条件艰苦,只能住用竹子和毛毡搭起的简陋工棚,无论测量、实验还是体力活,只分工种,不分男女。何霭伦和她的同学们,在东深工地上的七个多月没安排过休息,用一把计算尺算数据,一支铅笔画图。“工地上条件艰苦,每天都吃‘无缝钢管’”,看记者愣在原地,何霭伦开心地笑了起来,“就是通心菜啊,又老又硬!”  “你看我们班上的女生都穿裤子,没人穿裙子的”,何霭伦指着班上女生们的毕业照说,“搞水利,经常要爬上爬下,后来毕业参加工作,我们实行‘一个人负责一个工程’,怀孕八个月我还去徒手爬了脚手架。”何霭伦轻轻说,“因为我们不是仙女啊,我们是战士。”

有话要说...